海内外新闻
行内新闻

第九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在深圳召开

发布日期:2022-11-12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第九届BIM国际会议11月7-8日在深圳召开,会议由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组织,主题是“BIM助力新城建”。在会上,院士、业内大咖以及相关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软件厂商等,围绕前沿及热点技术进行探讨交流。本次会议共设BIM创新、政府监管及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新型智能建造促“双碳”发展创新、智慧运维、大湾区建筑数字技术创新5个论坛。

“新城建”是指加快推进基于数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

深圳市住建局在大会致辞中指出,深圳作为改革的前沿和窗口,秉承“先行先试”的精神和原则,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BIM、CIM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显示了深圳对现代建筑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的决心。深圳整合国内工程建设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进工程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的现代化,为深圳时空数据底座汇聚可信的BIM数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峰认为,“新城建”要进行三方面建设,即BIM、CIM是“新城建”的抓手,在“新城建”建设中,BIM技术是基础数据来源,贯通建设工程全生命期和全产业链,并为城市建设管理CIM提供数据支撑,承担着“新城建”建设的使命。推进新型智能建造,在与AI、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中,BIM技术作为智能建造、“新城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将不断发挥其作用。打造自主BIM软件的研发环境,研发自主可控的BIM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已提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国产BIM软件已具备规模应用条件,要建立自主BIM软件的研发环境,形成自主的BIM应用软件,支撑“新城建”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指出,BIM技术的价值除了可促进现有设计、建造、运营流程的迭代升级,在更大程度上是代表了未来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对建筑物的认识和理解会发生显著变化,应顺应前沿科技发展新思维、引入新理念,主动探讨未来人与建筑可能出现的崭新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做了BIM技术与应用从3D到nD的报告,提出BIM应用是3D到nD的过程,把业务模型建立起来,才能发挥其价值。指出当今工程数字化软件的类别可根据软件性质、应用场景等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建模软件、工程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指出我国软件分析能力和对规范的支持程度远高于国外软件,并提出nD可以基于3D与4D。在应用层面,设计阶段的3D更好反映建模的位置。施工阶段的4D能真实反映施工过程,可以计算出对应的工程量,从而得到理想的成本曲线。最后指出nD应用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业务模型,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信息通过中间检查连接到BIM模型上能够以质量控制点控制模型。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顾明作“BIM与数字资产”报告,提出由数字要素到数字资产至数字经济的BIM递进式价值提升方法。从经济学角度,阐述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要素。建构了“资产-资产数据化-数据资产化”的资产数字化流程。提出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在政府监管及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论坛,嘉宾们围绕自主BIM图形平台研发、从建筑数字化到城市数字化、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思考与实践、城市CIM基础平台的数据架构设计探讨、BIM技术助力CIM平台建设与应用相关思考等开展交流;在新型智能建造促“双碳”发展创新论坛,嘉宾们围绕“双碳”目标下未来建造的研究与实践、国产BIM软件促进建造与绿色低碳、从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交付、智能建造方法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在冬奥等大型工程的实践开展交流。

在“BIM助力新城建”沙龙高端对话,来自高校、设计、施工、学会的专家交流对话,话题涉及“新基建”到“新城建”的认识,“新城建”中设计、施工企业面临的瓶颈问题及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人才培养等。图学会采用以会促赛、以赛促人才培养的方式,推动学会BIM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76篇,邀请43位专家作报告,对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交流,助力推动BIM在“新城建”中的落地应用。

(受访者供图)

官方微博二维码

官方微信二维码

0755-25190102